本站首页> 规章制度> 国家教育法规> 正文

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作者: 时间:2020-03-30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强化认识抓重点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切实抓好劳动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加强劳动教育首先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新时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明确劳动教育重点,把劳动教育做实、做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大发展,也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要让学生牢固确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思想,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如何弘扬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按照《意见》要求,突出劳动教育重点,组织学生实实在在地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坚持日常生活自理,定期到工厂、农村劳动,到社会参加义务劳动,完成一定劳动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奋斗精神更为重要,也更有挑战性。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规定,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更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和走过场。

    点面结合抓覆盖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特殊的目标内容、专门的载体和考核评价办法。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劳动教育目标树起来,把劳动教育必修课开出来,把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时间定下来,把劳动周等实践活动搞起来,把考核评价体系建起来。特别是要引导学校和学生加强时间管理,明确一定时间参加劳动,努力做到劳动和学习相互促进。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事实证明,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不利于有效学好各门功课,增长实际本领。

在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同时,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篇目,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门设课要与有机融入相结合,实现全覆盖,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劳动教育新要求。

    面向全体抓贯通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有序安排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形成各学段依次递进、贯通一致的劳动教育制度,把劳动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意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小学、中学、大学各学段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做了系统设计。各个学段、各类教育要围绕重点,把准定位,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在目标要求、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做好衔接,持续推进。中小学要夯实基础,打好爱劳动的底色。普通高校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职业院校要根据劳动教育新要求,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让学生增强职业荣誉感,感受和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

    注重统筹抓协同

    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要求面对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学会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素养。在劳动教育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承担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强化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的系统培育。劳动教育仅靠学校关起门来抓是不行的,必须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实施的机制。家庭要注重发挥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社会各方面要发挥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条件保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每个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应尽的义务和共同的责任。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轻视劳动,特别是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的不良倾向。从根本上讲,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劳动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教育部门要走在学习、宣传、传承劳动文化的前列,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培育崇尚劳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大力传播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思想,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让“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深入人心。

西安财经大学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