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语委动态> 正文

西安财经大学语言文字工作简报(第6期)

作者: 时间:2025-03-28 点击数:

 

 

语言文字工作简报


2025年第2  总第6

 

西安财经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5328

 

 

 

目录

 

文学院白忠德受聘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

文学院白忠德《秦岭的动物朋友》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集奖

古韵今风 竞展芳华——外国语学院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文学院师生作品亮相秦岭智镜论坛 展示AIGC教学成果

“乐动经纶 雅韵润心”西安交响乐团钢琴三重奏经济学院专场音乐会举办

 

 


文学院白忠德受聘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

3月18日下午,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宣讲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陕西科技馆举行,省科协二级巡视员王晓利致辞,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培训中心航天文化教研室副主任王嘉源、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勃分享了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经验。会前颁发了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聘书,中国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散文委主任、文学院教师白忠德受聘为陕西省科协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及《2024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部署》,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组建了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将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开展“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教育活动来展示中国科学家精神。

白忠德是土生土长的秦岭人,从小在佛坪长大,多年来始终心系秦岭大熊猫保护和发展,多次回故乡体验、采风,全身心体验大熊猫生态之美,创作了大量生态科普作品,让秦岭大熊猫走向海外,提高了秦岭大熊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从《摘朵迎春花送你》到《斯世佛坪》,从《我的秦岭邻居》到《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从《风过余家沟》到《最后的熊猫村庄》,他为秦岭写了许多书,反映秦岭的大美与神韵,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呼唤人与自然和谐。他手下的秦岭极具人情味:为了爱情打群架的大熊猫,为了争食推推嚷嚷的金丝猴,为爱情忠贞坚守的朱鹮……每个情节都展示着秦岭深处令人动容的故事。由此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和科普网站上不一样的秦岭:这里的动物都有灵气,大熊猫绵里藏针、金丝猴精灵敏锐、羚牛刚健持重、朱鹮矫捷高贵……一幕幕细致的描写,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秦岭动物跃然纸上。在他眼里,让野生动物更好地被人知晓,这是生态科普工作者以及更多人的责任。

 

这些作品赢得社会、媒体、同行的肯定与好评,先后获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21、2024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普及奖(两次),陕西省科技厅2022年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陕西省科协“典赞•科普三秦”2022年度十大科普作品、陕西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陕西选拔赛优秀科普剧本征集一等奖等10多项科普作品类奖励。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业余作家,白忠德深知手中这支笔的分量与担当,希望通过文学作品的书写,提升秦岭大熊猫和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助推大秦岭地区生态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书的写作过程,就是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忏悔过程,让自己以平等之心、真诚之意,与大自然中的生命个体进行交流对话。同时,是想把人们对大熊猫的保护热情,延伸到比其知名度低的生命体身上,实现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白忠德深情地说道。

除过创作秦岭生态科普文学,他还走进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多次应邀为北京理工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四川大学附属小学、西安高新十七小学、陕西省果业中心、陕西省图书馆、佛坪县中学、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作报告或节目,推介秦岭和秦岭大熊猫。

白忠德的秦岭生态科普文学创作也已引起媒体、专家学者的瞩目,认为他的作品代表了陕西生态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具有生态和人性的双重观照。《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刊发散文《山间春色》,标志着其散文质量得到国家级权威报刊的认可。《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秦岭守望者》为总题、《大自然的“搬运工”》为题,报道白忠德大秦岭生态文学创作情况,被腾讯网、凤凰网、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转发推送。中国新闻社记者做了专访,并以《“熊猫教授”白忠德:秦岭深处的生态记录者》为题刊发于《欧洲时报》。 

 

文学院白忠德《秦岭的动物朋友》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集奖

由《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高洪波,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梁晓声、乔叶,中国林业生态作协主席杨海蒂等多位名家、刊物主编、媒体记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散文写作者参加会议。活动评选出5个年度奖项,中国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散文委主任、文学院教师白忠德秦岭生态散文集《秦岭的动物朋友》获得十佳散文集奖。

 

秦岭的动物朋友》以“秦岭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多种秦岭珍稀动物为叙写对象,凸显创作者的“亲历性”“现场感”,用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描摹它们的生活习性、生存智慧、性格命运,反映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表达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解,倡导人的责任与担当,呼吁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普及科学知识,又贯彻生态主义思想,使我们懂得以平等之心、真诚之意,与大自然中的生命个体交流对话,自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承担者、践行者。自从2003年将创作的目光盯向秦岭,迄今已20年,白忠德一直坚持为秦岭作传、为秦岭动物代言,用他的话说:“我的走近,我的书写,也许要一辈子,也许永远无法兑现。只好先留下些印迹,为我们,为秦岭的动物朋友,珍藏一段甘苦同当的岁月。”

 

据悉,该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三次印刷,《北欧时报》、北欧时报网、加拿大社区网、《中国绿色时报》《西安日报》、腾讯、搜狐、网易、三秦网、文化艺术网等20多家媒体刊发书讯、评论。

白忠德,陕西佛坪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西安市碑林区作协副主席、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教师,作品散见于中国、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多家报刊,出版散文集《我的秦岭邻居》《风过余家沟》《生态秦岭动物趣》《方舟:大熊猫》等12部;散文被译为英语等多种语言,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中考模拟试卷、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目录,获呀诺达生态文学奖提名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第二届大熊猫文化奖、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33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陕西省作协年度文学奖等20多项。


古韵今风 竞展芳华——外国语学院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增强文化自信。3月20日,外国语学院在图书馆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本次竞赛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与,经过前期初赛的激烈角逐,十二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决赛现场,抢答环节扣人心弦,比赛引入多语言元素,将外语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内容涵盖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传统礼仪、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选手们沉着冷静、思维敏捷,面对一道道难题,他们迅速做出反应,凭借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出精彩解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经过四轮激烈比拼和两轮紧张刺激的加时赛,最终决出了前六名优胜者。

 

 

 文学院师生作品亮相秦岭智镜论坛 展示AIGC教学

成果

3月23日,“新质力・新范式・新创力”秦岭智镜论坛暨第二届陕西省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联展在西安大华1935举办。本次活动由西安邮电大学联合西安美术学院、西安财经大学等12所高校联合主办。我校文学院院长张颖参加论坛并作主旨发言,艺术系专业负责人王西参加学术研讨与作品展示,文学院学生创作的20余幅AIGC作品参与展出。

 

张颖以“技术赋能与人文省思”为题系统介绍了文学院在学校推进数智赋能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各专业跨学科改革路径,并说明文科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肩负双重使命——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运用AI工具的技术能力,更需构建算法伦理认知体系,使数字艺术创作始终具备人文价值的校准机制,在数字创作中坚守人文价值内核。王西交流了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在课程教学、学生实践等领域的初步探索。

联展现场展区中,由文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的20余幅作品在此次展览中集中亮相,涵盖AI数字绘画、AI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作品以我省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为题材进行创作,既有对西安钟楼、大雁塔等文化遗址的再创作,也有以陕西的非遗如皮影、戏曲等为承载进行创作,此外,本次展出的还有两部视频短片,初步彰显了文学院在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探索,也显现出学生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领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乐动经纶 雅韵润心”西安交响乐团钢琴三重奏经济学院专场音乐会举办

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丰富校园文化建设,3月20日晚,经济学院邀请XSO西安交响乐团于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音乐来串门”钢琴三重奏专场演出。活动以古典音乐为纽带,通过音乐与教育的深度交融,为200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美育实践课。

真正的喜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演出伊始,经济学院学生冯栩艺以一曲《最长的电影》惊艳开场,为当晚的艺术对话拉开序幕。随后,XSO西安交响乐团品牌总监曹继文先生登台致辞。他以“什么是古典乐?为什么要听古典乐?”为引,深入浅出地阐释古典乐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核,强调古典乐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心灵的对话,并深入解读塞涅卡的名言“真正的喜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既要以敬畏之心感受音乐的力量,又要对古典音乐“去魅”——古典音乐具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特点。生动的讲解赢得现场热烈掌声,为音乐会奠定了“严肃”而“活泼”的基调。

  

19时30分正式开启音乐之旅,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以小提琴与钢琴的悠扬对话,将观众带入静谧深邃的艺术空间;门德尔松《春之歌》的灵动弦乐则如春风拂面,轻盈音符跃动全场。从第五首曲目开始,演奏家们特别增设曲目导赏环节:演绎中国经典《梁祝》选段前,小提琴手以“化蝶”典故为引,解析音乐中蕴含的东方哲思;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冬》奏响前,低音提琴手则结合探戈文化,讲述音符背后的炽热情感;肖斯塔科维奇《五首双小提琴作品》通过多声部的精密交织与呼应,仿佛用音符演绎了一场声学与逻辑的优雅对话;黄自《玫瑰三愿》则以艺术歌曲的含蓄表达,传递家国情怀。演出尾声,《加勒比海盗》组曲以恢宏旋律点燃全场,钢琴、小提琴与低音提琴的三重奏层层递进,仿佛用音符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航海图景。每段背景介绍皆以艺术为媒,将美学教育与音乐欣赏无缝衔接,令师生沉浸于“美与知”的双重体验。

 

音乐是作曲家、演奏者及听众之间的创造性对话

为深入推广古典音乐,本次“音乐来串门”活动特别增设问答互动环节,对提问者赠送XSO西安交响乐团小礼品。一名学生问道:“为什么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演奏会有不同的效果?”曹继文先生说,就像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诵读表现一样,“音乐是作曲家、演奏者及听众之间的创造性对话”,阐释艺术表达的个性与共性。另一学生则好奇:“是什么让乐手选择冷门的低音提琴并持续学习?”低音提琴演奏员赵子杰简述了他的学琴经历,坦言“冷门乐器更需要传承者的热爱与坚守,低音提琴是交响乐中的地基,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每一次演奏都是对经典的致敬。”乐手们的真诚回答赢得阵阵掌声,将音乐之美升华为对坚持与热爱的教育启示。

活动结束后,现场学生反响热烈,评价音乐会现场感受“醍醐灌顶”“超级震撼”“脑子被洗干净了”“菜园给我的感受一直是温柔”……。许多学生主动与演奏家交流,探讨音乐与生活的共鸣,展现出美育实践对青年学子的深远影响。

  

让音乐走出音乐厅  走进校园

XSO西安交响乐团“音乐来串门”公益演出活动以“让音乐走出音乐厅”为核心理念,走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将交响乐以轻松鲜活的形式带入受众日常生活。活动以室内乐为主要演出形式,精选横跨古典与现代的经典作品,既展现交响乐的深厚底蕴,又贴近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现场除了精彩的演奏,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穿插讲解乐器特性、观演礼仪及音乐背后的文化故事,让观众在正式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美的体验。“音乐来串门”通过提供触手可及的高品质艺术体验,激发受众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同时助力美育体系建设,为城市文化生态注入活力。

经济学院致力以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发展,落实“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要求。自2023年以来,邀请西安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合唱团、西安音乐学院举办古典艺术活动7场,参与师生3000余人;成立美育兴趣小组吸纳成员400人,开展小组活动30次,广大师生受益良多。

 

 

西安财经大学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