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西安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推进本科质量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快捷入口
推荐
西安财经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 我校召开第八届本科教学督导组成
联系我们

中心办公室:029-81556625

邮箱:pjb@mail.xaufe.edu.cn

地址:一号教学楼1楼113办公室

关于印发《西安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推进本科质量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19 14:14 点击次数:

西财大评发20245

校属各部门:

西安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推进本科质量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经2024年72日经校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审议,7月4日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安财经大学

                              2024年711




西安财经大学关于

全面推进本科质量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精神,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建设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加快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学校质量文化体系。坚持“博学、明理、立诚、济世”的校训,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有效运行,加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人人心中有质量”的文化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质量工程,学校把质量价值观及标准落实到本科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促进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内外部质量保障的联动与互补。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标准是质量保障的基本依据。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学校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有关“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国家级和省级标准,以及专业认证的行业标准。

1.明确质量方针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学校的质量观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根本标准,制定有我校特色又不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确保校内师生员工理解接受和校外利益相关者广泛知晓。

2.坚持底线标准、鼓励追求卓越。正确处理学校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教务处和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负责相应质量标准的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明确质量标准是“底线”要求,鼓励以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为目标的质量保障。

3.完善“三全育人”的质量标准体系。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成员的质量标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实习实训、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二)运用多样化的保障手段,加强质量常态监测

科学运用教育教学督导、专项评估和数据监测等各种保障手段,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持续改进。

4.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包括校院两级督导和领导听评课、试卷抽查、毕业论文(设计)抽查、教学管理工作检查等工作。不断完善督导听课制度,鼓励院系或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督导活动;推进教育教学督导从行政性“监督”“控制”向“咨询”“指导”转变,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健全专项评估制度。包括专业评估、试卷评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估以及其它专项评估等。建立健全自我评估制度,多元化、分层次、全方位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坚持产出导向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促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6.提高数据监测水平。采取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渠道与方式,加强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利用信息数据的分析与整合,充分运用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决策和改进之中。

7.开展质量项目(工程)。学校质量文化的生成不仅需要制度化的质量保障,还可以通过各类质量项目(工程)营造出良好的质量氛围,引导师生积极追求卓越。根据需要推行的质量项目(工程),应与课程、专业、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创新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与奖励体系相衔接。

8.及时公开教学信息。学校及时发布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和质量报告,保证信息的明晰、准确、客观和持续更新,并便于学生、教师、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查询获取以及咨询投诉。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及其预期学习成果、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评价方法)、就业机会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情况。学校将客观、准确地发布各类人才培养状态和质量信息,相关质量报告及内外部评估结果应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公开。

9.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学校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收集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教学运行状态,检查教学秩序,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推动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

(三)树立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10.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追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和完善课程教学反馈机制。建立导师制度,确保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着力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能力。

11.实施以产出为导向的评价。坚持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完善过程评价。鼓励教师采用多元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加强综合性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应提前发布,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判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促进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

12.确保教师胜任教学要求。学校建立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教师聘任考核要注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要求教授有责任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各类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鼓励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潜心教学、用心育人,促进科教融合、产教结合。

13.支持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完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组织体系。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岗前和在岗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技术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学能力,特别要注重“数字+教学”的专题培训,确保教师的职业生涯能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14.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教学研究项目和课题指南,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供教学技术方法应用的各种培训,提供各种软件工具使用帮助,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新技术,勇于探索智慧教室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五类“金课”建设。加强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

(五)建立质量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以完善政策制度为基础,建立质量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并保证质量保障的政策连贯、制度完备、信息透明,全体师生员工充分理解和普遍认同,为质量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制度保障

15.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政策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定期更新和反映国家政策文件中的质量要求。在学科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应的质量政策、配套的人财物支撑以及考核评价制度。

16.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学校有明确的质量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纳入教师岗位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等各方面。激励教师潜心教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全面成长成才。

17.吸收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校内外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学校质量政策和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校内各类人员能充分理解、认同学校质量保障的各项政策制度,主动参与质量保障和自觉接受质量管理。

18.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在各类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各教学单位应发挥质量建设的主体责任。学校职能部门、校(院)两级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教师与学生应全员参与内部质量保障过程。学校加强对质量保障规章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定期对各项质量保障政策制度开展评审,了解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倾听师生意见并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并凝练质量保障的品牌与特色。

19.注重质量文化宣传并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教学工作会议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相关学习与培训,向广大师生员工传播质量文化,增强其质量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并落实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Back to top

   © 2019 西安财经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中心